古人有云:“为国也,观俗立法则治,查国事本则宜。”意思是我们要治理好一个国家,就要体察民情的基础上完善法律,才能因地制宜的抓住治国之根本。我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,我国的制度决定了我们的制度保护的是人民的利益,相应的我们的法律要维护的是人民的权益,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新时代的法治思想修养,树立新时代的发展观念,全面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,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。 党员干部首先要坚持党中央的思想引领,坚决拥护党在法律体系中的领导地位,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色,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,实践已经证明了党的领导对于国家稳定、经济恢复的重要性,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做出的决策是保障人民权益的最优化路径,要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法治法律体系的领导,才能为社会主义特色的法治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学理指导,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是宪法法律修缮的指南针,只有坚持党在宪法中的话语权,才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制度优势和前进方向不出错。 党员干部要有全球化的国际视野,要以积极开发包容的心态去审视优秀的国际观念和发展理论,但是要一切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出发点,走社会主义道路,在学习中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要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总结过去实践中的成功经验,以中国国情、时代特色为纲,丰富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不可照搬的宪法法律体系,通过走自己的路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和谐的法治国家。 党员干部要将法治教育纳入全面教育体系中,要促进法治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渗透,企业、学校、社会等等,都是发展法制教育的重要根源之地,要建设好一个全民守法的国家的前提就是要全民知法、懂法、用法,树立法律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,才能让人民更积极自发的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,只有全民用法,法律体系的建成才是有意义的,时代在变化,法律也应当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修缮完善,良好的法制教育能为国家培育一批优秀的法治人才队伍,良好的法治人才队伍则能为良好的法治生态系统造血,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。(吴海涛) |